圣品阿胶:天地人和谐之美

1871年,同治皇帝登基的第十年,大清朝已经风雨飘零、摇摇欲坠,但并不影响皇室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这一年的冬至,同治特派四品钦差到山东东阿县监制“九天工序胶”,称之为“九天贡胶”,收为皇家专用之圣品。自北魏开始便一直是朝廷贡品的阿胶,在这一年可谓是极尽显赫。

阿胶之所以能令皇帝兴师动众,必然与其在历代《本草》中“滋阴润燥圣品”的地位的息息相关,但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刨根究底”的解读中,阿胶延续千年的荣光,实则源自于它与天地人的和谐相处:“在各种中药及滋补品中,阿胶是唯一契合了天时地利文化走向、抓住大自然规律的东西,是大自然节奏的杰出体现。”

而这一和谐,在冬至这一基本已被人忘却的节气,借由中国冬至阿胶文化节的举办,得到了最为深刻的彰显。

连续5年的冬至仪式

12月21日,农历冬至前夕,整个中国大地基本已陷入寂静,但山东东阿县却依然人声鼎沸,很多当地人在见证着全年整个县城上最重要的一个仪式。

子时刚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与东阿县县委书记刘国强一道神情庄重地走入城北的阿胶井亭,刘国强开启亭内东阿井上的御封并拿下井盖后,秦玉峰将水桶掷入井中,舀水、提水,随后带领他的四位徒弟将井水注入炼胶金锅。

秦玉峰手执火炬“薪火相传”依次点燃四位徒弟中的火炬,共同点燃金锅下的桑木柴,伴随着冲天的火光,仪式逐渐谢幕,而等待它的另一个高潮,是九天九夜之后“九朝贡胶”的现身”。

在这个已经被大多数人等同于“吃饺子”或是“吃汤圆”的节日,惟有东阿县还在通过第五次举办九朝贡胶开封大典的方式虔诚地庆贺着冬至的到来。而整个仪式中,无论是御封的井盖,还是炼胶的金锅,甚至是阿胶厅罩顶上的九龙图腾,都让人们意识到,阿胶对于东阿,是多么的荣耀。

契合天地的千年上品

关于阿胶的荣耀,事实上在各经史子集中并不乏相关记载:《神农本草经》中称阿胶为上品、且久服轻身益气,《本草纲目》将阿胶誉为补血圣药。除此之外,唐太宗“官封其井”、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以及咸丰“御赐三宝”等故事也都在演绎着阿胶的神奇。

而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的解读下,阿胶的神奇蕴含着几分哲学的意味在其中:“阿胶神奇的命门源自于深刻把握了天地人的走向,与大自然的节奏相契合,这也是人参、鹿茸等所有其它东西无法比拟的。”

最能体现阿胶与天地默契的,非冬至莫属。曹保明介绍道:“节气是被古人所发现的大自然的节奏,每隔15天左右大自然就会有一次阴阳转换,也就有了24节气。其中,冬至是最深刻的阴阳交汇,也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阴气最重,而阴极则阳生。此时人体最易为“外邪”入侵,处于最为柔弱的状态,也最适合进行滋补。为此,古人认为熬过冬至便证明过了道坎儿,对其十分重视。《汉书》中就曾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自汉代起,也有了冬至过节的习俗,至《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的时候不仅天有了变化,地也有了变化。”曹保明告诉记者,冬至时节,黄河流域地下水内含的钙离子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此时用东阿县的水炼胶就幻化出了最好的阿胶。

对此,深谙炼胶之术的秦玉峰补充道:“根据中医理论,冬至子时是井水至阴之时,选此水与属阴黑驴皮,并用金锅银铲及桑柴之火,历九天九夜九十九道工序而成的九朝贡胶,滋阴效果最佳。”在《易经》当中,六为至阴,九则为至阳,东阿阿胶炼制的九十九道工序自然也就是至阳之术。

曹保明语带兴奋地说道:“可以说,冬至时天在变化,水在变化,人在变化,而阿胶的炼制就是融汇了这所有的变化应运而生的。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而阿胶却是水火相济、阴阳和合之下炼制而成的,是最为和谐的自然之物。”

而这种和谐也是阿胶与生俱来的基因和功效。“为追求长生不老,道士们炼制各种丹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最早的阿胶,而惟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会长生不老。”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副会长翁超明说道:“不仅于此,阿胶最为人所知的功效是养阴,但实际上中医讲究‘孤阴不存、独阳不长’,所以阿胶的功效确切说来就是通过滋阴实现人体的和谐。”

翁超明解释道,以冬至养生为例,此时是冬寒易伤阳,人们的习惯性想法便是养阳。但实际上,因为取暖设备造成室内温度较高,一味养阳就容易上火而伤阴,最合适的做法应是“善求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即通过滋阴补充阳气。这也正是《内经》所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由来。

顺从四时阴阳之变,以求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九朝贡胶的开封大典,已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光复及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而是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天道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