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标准构建“洗礼” 产业提升“革命”

东阿阿胶:标准构建“洗礼”  产业提升“革命”

刚刚过去的3・15就如同一个放大镜,令曾经隐藏的消费安全问题曝光于人前,牵动着消费者的敏感神经。然而,被曝光并不是消费者的目的,消费者期待于被曝光后,全行业的审视与重塑。或许,这才是3・15的意义之所在。

在此方面,并不乏卓有建树者。以几年前因造假被媒体曝光的阿胶行业为例,就在3・15前不久,迎来了“国家级胶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等利好信息,行业期盼已久的“标准化洗礼”有望提前到来,从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生产更安全的产品。

阿胶李鬼  朝阳产业横生波折

阿胶是一种滋补品,在我国有近3000年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学经典——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称其“可久服轻身益气”,在治未病方面功效显著。现代研究证明,胶类中药能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在肿瘤辅助治疗、血液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胶类中药治疗优势也正逐步凸显。

尤其是近几年膏方市场的崛起,更成为胶类中药行业的增长点。“无胶不成膏”,中医界认为,90%的膏方中都含有胶类中药,2010年膏方产值达20亿元。膏方市场需求牵动了胶类中药市场的“神经”,胶类中药行业正积蓄能量,酝酿产业升级。

然而,所有好东西都会无可奈何地陷入被造假的尴尬境地,胶类行业也未能幸免。

此前,媒体曾曝光过阿胶个别企业以牛皮、马皮,甚至皮革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的内幕,阿胶“李鬼”不仅伤了行业,更连累了消费者,伪劣阿胶给消费者带来隐患。“不能让害群之马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国粹精品糟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不无痛心地表示。

三座大山  产业需破质量短板

阿胶行业痛定思痛,由于目前阿胶质量标准构建仍是整个行业的一块“短板”,使得传统鉴别阿胶真伪方法存在一定漏洞,无法满足市场快速鉴别和打假的需求。

另外,阿胶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水平较低等行业现状也同时影响了阿胶质量。山东阿胶行业协会副会长秦玉峰介绍,目前,在一些企业阿胶生产过程控制上,依然采用人工经验判断。虽然东阿阿胶在国营60年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攻关,技术水平始终领先行业,但该行业整体工程化及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除此之外,原材料资源瓶颈也是胶类中药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

秦玉峰指出,产业共性问题需要借力国家政策“指挥棒”,整合行业资源,共同解决市场需求和产业瓶颈这对矛盾。

龙头企业引领  产业“二次革命”

作为全国最大的胶类中药生产基地,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曾引领了胶类中药行业实现“第一次革命”——从手工作坊向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变革。尽管东阿阿胶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同样遇到了产业发展三大瓶颈的制约。基于此,东阿阿胶开始探索对胶类中药行业现有工程技术进行“二次革命”——借助工程中心建设实现计算机辅助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现代化工程技术变革,实现产业升级。

为此,今年1月,东阿阿胶专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协议,将共建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动化实验室。该自动化实验室将致力于改造和开发阿胶生产设备,实现炼胶自动化、切胶晾胶包装自动化,开发阿胶新剂型,研制自动生产线,以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控水平。

此外,近期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完成了30家“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及论证”,其中,依托于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列入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计划。

据悉,该中心建成后,将针对我国胶类中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据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祥山博士介绍:“国家工程中心将搭建一个以胶类药物为主要研发对象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平台,在这个大平台下,我们的研究视野会关注到整个产业上下游,比如说解决原料(主要为驴皮)的再生与可持续资源问题;对生产过程进行工程自动化控制,提高胶类中药药品标准;建立胶类中药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基地等。”

阿胶行业第一责任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表示,随着上述规划的相继落实,胶类产业将实现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面提升,不仅从源头上解决原料不足等行业瓶颈,也将从生产工业化水平提升和市场打假等环节,从全产业链保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