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2)

组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

我市将组建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作为决策和监督机构,履行市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职能。

理事长由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理事会由市有关部门代表、市医管中心主要负责人、专业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代表组成。市有关部门的代表包括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审计局、市法制办等单位负责人;专业人士包括医学、会计、法律等专业人士,分别由卫生、财政、法制办等单位推荐;社会知名人士包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由理事长推荐。

 

理事均为兼职,不授薪,由市政府审核任命。无正当理由连续缺席理事会会议三次以上终止任职。由专业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代表担任的理事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至少4次,实行集体协商制和票决制相结合的议事规则。理事个人或其直系亲属与会议讨论议题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时,实行回避制度。

为“做实”理事会,改革方案强化了理事会有关公立医院重大决策职责:

一是人事管理权,主要是提出市医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人选,审议所属公立医院的主要负责人人选和领导班子成员任职资格。

二是公立医院资源统筹配置权,主要是审议所属公立医院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方案、改革发展计划、年度预算计划等重大事项。

三是基本管理制度决定权,主要是审议市医管中心及所属公立医院有关人事管理、薪酬分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管理制度。

四是监督管理权,主要是审议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估结果、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其他重大问题报告。

成立理事会后,医院管理会有什么变化?“理事会将成为政府对公立医院实现科学监管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创新平台。举个例说,过去,公立医院院长有一个‘跑腿’的重要任务,要跑各部门,要人财物,关系好,多要点,不会跑的,可能会吃亏。成立理事会后,各部门一起坐下来,站在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高度,“一盘棋”考虑各医院的投入,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说,将来大型设备可能就不会各个医院都买了,就会按医院联网组团来整合。理事会也会根据按不同区域的医疗资源现状,进行资源分配,资源少的地方,多投入些,多的地方,就会少投入些,让各个组团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均衡的医疗服务。”市卫人委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设立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

我市将设立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简称市医管中心)。这是一个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为理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人员编制规模控制在20名左右。它是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代表政府统一履行公立医院举办者和出资人职责。

市医管中心对公立医院实施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管理。为避免市医管中心成为“第二卫生局长”和“大院长”,出现“两个婆婆打架”和多头管理现象,我市制订了《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暂行办法》,对市医管中心职责任务、机构设置、运行监督机制等予以明确,清晰界定了市医管中心与理事会、卫生行政部门、所属公立医院之间的事权划分。

市医管中心主要职能限定在监管公立医院人、财、物等方面,不干预公立医院内部的具体运营管理事务。市医管中心代表理事会与所属医院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运营管理目标、绩效指标、服务标准等,推行规范合约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综合目标考核结果与医院领导班子的绩效工资、奖惩和聘任挂钩;同时还向公立医院派出总会计师,促进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核心目标健康运作。

市卫生行政部门是市医管中心的行业主管部门,与医管中心的分工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卫生行业政策法规;医管中心依法贯彻执行。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研究拟订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市医管中心根据规划统筹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建立购买服务机制并指定公立医院承担;市医管中心及所属医院组织落实。发生突发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时,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调度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组织开展处置工作,市医管中心及所属医院应当服从调度安排。

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我市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分离”的方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目前在国内大城市中最为先进的方案。

【改革目标】

探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和良性竞争机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共3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