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生病在家看“虚拟医院”?

全国手机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医院”即将于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运行。全国首家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医院”将于8月在深运行。

到医院挂号、等候、就医这样的传统诊疗方式即将有重大突破。全国手机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医院”即将于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运行,通过接入深圳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利用云平台快速处理庞大的患者资料和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方便,同时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昨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松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了这个系统构建的设想、如何运作等详情。

可缓解无序就医问题

据市卫人委统计,2011年,我市公立医院医生日均负担18.9诊疗人次,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水平。在我市“三甲”医院,一名专家一天门诊要看六七十个患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不少市民还是觉得看病很难,耗费时间精力,却连号也不一定挂得上。

杨松告诉记者,他们曾针对门诊病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有超过85%的患者看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专家看小病,无法集中精力处理疑难杂症,无序就医已经成为我们医疗体制运作的突出问题。”

针对“虚拟医院”项目,市人民医院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深圳市民的健康需求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慢性病的连续、动态化管理;二是亚健康状态的管理;三是家庭保健医生需求,提供个性化保健服务;四是自我保健意识需要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合理的医疗模式应该是有时医疗,时常关心,时时帮助。”

10个人能管10万人档案

在今年医博会上,市人民医院与一家叫“新元素”的科技公司签约,共同开发医疗保健一体化软件。

杨松说,深圳还有一项“先天优势”,就是拥有云计算中心,能够进行每秒一千万亿次以上的计算。“这很关键,以前就算市民的健康档案联网了,但需要大量人手去处理数据,只能算‘半自动化’,一个医生管理100个病人已经是满负荷了。现在利用云计算,我们只需要十几个人手就能管理10万人以上的健康档案。”

云平台的高速计算功能,还能为医疗带来一项革新。“有一些检查,像核磁共振成像,现在的检查结果都需要第二天,甚至过几天才能取。”杨松说,有了云计算的辅助,这些检查结果都可以立即产生。“入网患者也可以上网查到自己的检查。”

已有8万人录入系统

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市人民医院已录入了8万份患者资料,主要来自近年来出院患者、体检患者和部分门诊患者。系统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将亚健康人群和专科病人全部归入网络保健中心,已经开始对他们实行早期干预和健康指导。

据了解,未来系统涵盖的服务人群将不断扩大,只要在市人民医院就诊、住院或者体检的患者都会自动进入该系统,享受全程化、个性化诊疗服务。“因为这是个公益项目,所以患者信息是免费入网的,而且服务项目也不仅限于市人民医院。”杨松透露,例如,患者王小姐得了急性肠胃炎,通过网络提出就医需求,负责监测的全科医生就会根据她的住址、职业和病情等特点,指导她就近就医。

在家就能监测胎心

杨松说,他们将充分利用市人民医院丰富专家队伍和先进管理资源来为市民服务。“虚拟医院”平时由全科医生检测,当患者病情出现异常或者发出诊疗请求时,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全科医生就会及时处理。“需要时,全科医生会邀请专科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和指导。”

记者了解到,“虚拟医院”还能实现远程生命体征监测,如血压、血糖、血脂、新点、尿流率和胎心监测等,只要患者在家安装一台联网终端就能够将自己的身体状况资料传送回信息中心。

“这样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就诊,患者如果病情稳定就不需要往医院里赶,只是咨询病情的小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解决。”杨松说,这个系统还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通过建立虚拟的“家庭病房”,一些需要长期监护的慢性病患可以在家实现实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