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剧院边亏损边拿空置补贴

深圳大剧院的大剧场近三年来近2/3的天数空置,每年空置的天数超过了200天;音乐厅自开业以来,演奏大厅在2008-2009年全年有一半天数空置。而两地的小场全年有80%以上的时间空置。

——— 深圳市2010年绩效审计工作报告

日前,深圳市2010年绩效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本应作为向公众提供高雅艺术欣赏平台的深圳大剧院和深圳音乐厅,在实际运作中却出现了一边拿着政府补贴一边亏损的情况。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有读者在致信本报时提出,这些演出场馆演出的节目过于高雅,对于深圳来说,并没有普遍的市场需求。难道高雅艺术注定在深圳没有市场?

高票价让普通市民望而却步

“我来深圳五年了,从来没有进过大剧院。”昨日上午,记者随机采访深圳市民时,一名姓王的女士这样表示。事实上,类似王女士这样的市民还有很多。在深圳大剧院和深圳音乐厅,动辄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的演出票价,让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而据记者了解,自从深圳音乐厅推出“美丽星期天”,免费派出很多赠票后,每逢周日来音乐厅听交响乐的市民总是爆满,音乐厅门口常常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大剧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剧院的票价确实太高了,普通市民根本就消费不起,但如果降低票价又不足以维持运营。该人士告诉记者,杭州大剧院和东莞玉兰大剧院每年政府补贴均在1600万元左右,青岛大剧院每年政府补贴高达2800万元,而按照深圳市政府2007年改企时确定的补贴标准,每年补贴深圳大剧院670多万元,而这笔钱根本就不够用。该人士表示,期待政府能够实行高雅艺术补贴的政策,让普通市民可以较低的价格欣赏到高雅艺术。

懂得欣赏音乐会的人数有限?

深圳音乐厅总经理王雷表示,国际上音乐厅演出场次和水平很好的城市都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而且政府在文化上的投入非常大。香港、上海都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知名高校、世界五百强企业等众多,他们的生活水平都已经达到了需要听音乐会的程度。

而在深圳,深圳户籍人口只有200多万,许多人还在为自己的户口打拼,谋生艰难,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是想不到要去听音乐会的。王雷举例,深圳真正喜欢人文、喜欢听音乐会的人比较少。换句话说,深圳具有音乐基础和兴趣的人群较少,所以导致欣赏音乐会的人数有限。

学者建议:恢复文化场所公共性

“与其定价太高让场馆大量闲置,不如降低票价让老百姓走进去。”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大剧院这样的政府投入巨资兴建的文化场所,它们是由纳税人的钱建成的,需要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消费的场所,但这一点目前在深圳的实施不太理想,与演出的定位和票价不无关系。

在胡野秋看来,高雅艺术场馆的大量闲置,固然与深圳市民的文化素养不是很高和他们的生活节奏太快有关,但并不能说明深圳市民没有文化消费的需要,“美丽星期天”的爆满就很能说明问题。而场馆的大量闲置,必然导致馆养费用的增加。

胡野秋认为,在改企过程中政府采用了“一刀切”的模式,尝试着将深圳音乐厅和大剧院推向市场,这种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勇气是可嘉的,但目前看来试点并不成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他看来,高雅艺术走向市场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应该搭建起让更多市民享受高雅艺术的平台。“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政府应该恢复文化场所的公共性。”胡野秋说。

深圳大剧院

改企后体制未理顺期待政府更多补贴

“大剧院进行的演出基本上属于高雅艺术,每年运作的费用是相当高的,仅靠卖票收入无法维持运营。”大剧院内部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大剧院每年的费用包括馆养费,大型设备设施改造费,演出项目购买服务费和人员工资四个部分,而自营收入只有1000万元左右,仅够发放人员工资,其他部分的支出都需要靠政府补贴。

据介绍,自从1998年传出大剧院即将改制的消息后,就陆续有商家搬出了大剧院。2006年改企彻底完成后,大剧院的公用面积、物业出租面积由原来的1.3万多平方米减少到如今的2400多平方米。该人士表示,此举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剧院的自营性收入。而政府670多万元的补贴标准是在大剧院运营不正常的时候估算的,事实上并不科学。

“在2007年到2009年三年转型过渡期间,大剧院的空置率一度比较高,确实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该内部人士称,今年由于市宣传文化基金和市投资控股公司的资金支持,在9月份启动了一度中断六年的“大剧院艺术节”,开展了“第14届大剧院艺术节”系列演出活动,到今年12月底,预计全年可以举行236场演出。

该人士无比忧虑地表示,若明年得不到资金支持,演出场次依旧会恢复往年的局面。

“改企过程中带来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资产分割至今不明晰等,也影响了大剧院的发展。”该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改企后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对于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还是优先考虑社会效益这一问题,也让管理者感到头疼,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管理者的手脚。

深圳音乐厅

演奏厅:使用率全国靠前小剧场:明年将降低门槛

审计报告显示,2008-2009年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全年有一半天数闲置。按照天数来计算闲置率,深圳音乐厅总经理王雷认为,相关部门对数据的解读存在误解。王雷介绍,“今年截至目前,音乐厅演奏大厅已排满日期的演出共174场,到年底还可能再加上几场,这样的演出数量在全国也是排名靠前的。”

王雷表示,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是用来场地维修,还有许多部分演出或活动需要两天或多天装台,比如:“歌声里的祖国”演出装台就用了7天时间,崔健音乐会装台需要4天,谭晶音乐会装台前后需一周,174场的演出场次实际使用的时间可能有200多天。

王雷举例,广州星海音乐厅去年演出160场,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演出180场,香港文化中心演出233场。目前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共174场演出,使用率达74.6%,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

王雷认为,在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政府对音乐厅的投入很大,香港文化中心年预算为9000万元,这些地方所获政府补贴较高,票价低廉(特别是香港),所以观看演出的需求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场馆的演出场次相对偏多。而深圳音乐厅3年获政府补贴4000多万元,其中还包括固定资产及机关设计工程款(开办费)、美丽星期天基金及政府要求引入的高档演出共计约2000万元。如果在现有场次基础上盲目增加演出场次,结果是无人购票,实际上仍不能增加销售收入。

“目前我们核心使用的还是演奏大厅,目前小剧场确实使用率不高,这个是事实。”王雷介绍,明年将多和深圳各大单位联系,在小剧场上多下功夫,计划和各大培训中心联系,降低成本,让培训中心的孩子们可以在小厅表演,还将和深圳服装协会联系,将舞台装成T台,也可以进行服装展示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