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二五”规划出台,将基本建成“10分钟圈”

上公园、找社工……出门步行最多10分钟;借书、上课、看病……通过网络就能完成。未来五年,我市将基本建成“10分钟圈”和“零距离网”,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深圳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昨天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正式公布,到2015年,我市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

深圳社会事业“十二五”规划出台

2015年基本建成“10分钟圈”

医疗、文体等设施覆盖基层社区,提供更加便捷社会公共服务

便捷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基层社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要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科学发展、质量为本,政府主导、民生优先、效率导向、多元参与,均衡发展、公平正义等原则。实现公共服务“普及化”、“智慧型”双轨并进,社会发展质量全面升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

社会公共服务将更加便捷,社康中心、便民文体场馆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基层社区。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10分钟医疗圈”、“10分钟文体圈”、“10分钟就业服务圈”、“10分钟社工服务圈”、“10分钟公园圈”、“10分钟绿道圈”等为载体的社会公共服务“10分钟圈”,以“自助图书馆”、“虚拟教育城”、“数字化医院”、“文化电子地图”、“特殊人群呼援通”、“社会建设信息化平台”、“智能警务”等为载体的社会公共服务“零距离网”。

均等 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结构

今天,我市的公共服务原特区内外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确保公共财政资源向相对薄弱片区倾斜,加大对“村改居”社区的投入,逐步缩小各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努力使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分布合理、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结构。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到2015年,我市要统一全市中小学建设标准与经费投入标准,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千人病床数和医生数分别达到3.4张和2.6名,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达到2.3册,已建成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套数的比率达到35%,社区服务设施达标率超过95%。

我市还将初步建成全覆盖的社会管理服务网、民心网、工作网和防控网,社会形势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到2015年,每万人暴力案件立案数不高于11.5宗,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不高于2.5%,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2%,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0万以内。

创新 全面开放公共服务市场

相对经济领域而言,深圳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相对滞后,这是大家的共识。就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来说,政府“大包大揽”的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未来五年,这个领域将有新的面貌——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充分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各类行政审批手续,全面开放公共服务市场。打破部门、行业和单位界限,盘活现有公共服务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兼并、收购、参股、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运营和服务。通过财政补贴、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未来五年,我市将拓展社会服务产业新领域,增加社会服务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社会服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到2015年,社会服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增加至8个,每万人社工人数超过5人。

共3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