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年度十大好书”20强名单出炉(2)

出版机构太集中引争论

讨论伊始,有“最认真的评委”之称的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出版机构太集中了!”

刘苏里说,在50本复选书目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频频出现,出版机构过于集中,“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出版的现状,同时,有些最近一两年崛起的出版机构,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读者认同上都不错,但没有在我们这个书单当中反映出来。”《文史参考》主编绿茶很赞同刘苏里的观点,他说,出版机构过于集中,会导致评委们在最终选择时要进行妥协。

也有评委表示,这并不会影响到最终抉择。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江晓原就认为,不需要考虑出版社,只考虑书是否真的好。《文汇读书周报》编辑朱自奋也说:“我觉得出版机构过于集中只是一种结果,可能某些出版社确实拥有较多的资源,但这不应该是我们选书的考虑因素,我们只考虑书籍本身的好坏就行了。”

50以外,不吐不快

按照评选的规则,评委们可以在“100进50”的评选环节补充进各自认为遗漏的书目,“50进20”则不可以再添加。尽管复选的50本书中有7本为评委补充进来的书目,但在昨天的评选中,仍有评委为自己补充了却没入选的书籍“喊冤”。北大中文系教授李扬就说,齐泽克的《斜目而视》没有列入50本复选书单,“我们可能错过一个非常不错的学者”。

深圳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魏甫华则强烈推荐《辩论“中国模式”》一书,他认为该书是“把中国问题讲得最清楚的一个,其他的还是稀里糊涂的”。

江晓原一直是科普书籍的推广者:“关于科学的书,在这50本书目里好像只有一本,叫做《冷浪漫》。现在的科普类书籍,或者是讨论科学当代角色的,或者跟当下的某些争议非常密切结合的,虽然带有科学色彩,但我认为也应该兼顾,科普类书籍本来就在我们社科讨论的范围之内。是不是可以考虑以后再多增加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供评选。”广州学而优书店创办人、总经理陈定方则认为,评选可以再“低端行走”一些,更加关注现实生活。

书评人杨小洲对《藏书之爱》没有进入复选名单表示不满,他还提出,好书太多,榜单需要细化,分成不同类别的分榜单。而绿茶则对此表示反对:“我不主张分得太细,那样很容易分散,想用我们这样的评选来涵盖所有的好书是不可能的。”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作家马家辉是唯一一位来自香港的评委,而50本复选书目中却没有香港作家的作品,这让马家辉不由得为同城作家“打抱不平”:“我发现今年的书单里面没有香港人的书,要是早知道没有的话我就不来啦!”

共7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