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港归”选择在深圳养老

香港置业不易、养老条件一般

今年60多岁的陈伯因为一起车祸造成腿部受伤,到现在还在康复治疗中,他现在寄身在盐田的一家由香港赛马会资助的康复院,由于在香港没有物业,陈伯想留在内地养老,他说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唯一担心是自己“没多少钱”。

近日,一家公益机构举办“港归老人需求调查”发现,由于香港“老龄化”问题严重,有大约近6万香港老人返回珠三角养老,其中深港交通最为便利的深圳占到了6成多。不过,随着近年来港币的贬值等因素,这些被称为“港归老人”的长者们,要想安度晚年并不容易。

在香港置业很不容易

与陈伯的际遇不同,家住岗厦村的文先生夫妇因为原来就是深圳本地人,他们在村里还有物业。“以前只是偶尔回来收下房租,现在行情越来越好,村里的西片区已经改造,我们这里估计也很快,我们已经决定回来养老。”今年60多岁的文先生和妻子在香港打工,后来经营一个小士多店,他认为自己“最好彩”的就是留下了祖先的这片地没卖。

不过,像文先生夫妇这样的“回流养老”的原村民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长者是“不得已”。在盐田的这家安老院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一般是通过向民营养老机构购买床位的方式安置有需求的长者,香港寸土寸金,一些收费比较便宜的安老院,很多时候只能给老人一张窄板床、一个小木柜,更别说像内地这样有花园有娱乐康复设施。曾有媒体报道,一位老人因室友大小便失禁,无法忍受如此生活条件,打电话向工联会哭诉,在工联会的帮助下进入东莞的一家养老院。

“在香港置业很难,我们养大子女已经很不容易,子女们住得也很窄,像内地一样一起生活不现实。在深圳,他们放假还可以过来探望。”70多岁的黄姨说的是很多寄身养老机构“回流养老”长者的心声,他们往往要适应新新环境、新生活。而据在内地和香港均有注册的公益机构——新家园深圳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这些港归老人十分分散,在养老机构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不少投亲靠友,也有租住物业自己生活的。而他们当中非常大部分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香港的新移民,从事的都是些低收入的工作。

每年百多人回流香港

每年深圳各大媒体都会有些这样的新闻,一些贫病交加的港归老人被迫“回流”,或者回到香港治病、或者等待政府安置养老院,因为他们在内地已经没有任何经济能力,回到香港至少可以申请综援金。记者采访过一位90多岁的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着60多万港币的退休金和积蓄回到内地,以为“这辈子都够花了”,可没想到一场病就花去大半,加上没做什么投资理财,结果陷入了“人还在,钱没了”的困境,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差。在2010年,曾经有位104岁的阿婆因贫病交加返回香港,为的是回去可以申领到综援。

据了解,每年都会有不少这样的长者求助返港,仅香港工联会每年都会有帮助百多宗老人返港的案例。

盼“广东计划”尽快落实

“内地政府不会给香港长者发津贴,香港政府也不发放综援给这批港归长者,这始终是无法解决香港长者内地养老的问题。”新家园深圳机构负责人朱秀清对记者说,香港对综援的申领、生果金和医疗补助等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些回到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往往成为“夹心层”。以俗称生果金的高龄津贴为例,就有“离境限制”。

“2006年时,100元港币可以换107元人民币,现在只能换81块多,内地物价也上涨飞速,甚至日用品贵过香港。”朱秀清说,这种情况使得港归老人的生活会越来越艰难。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2011-2012》,提出了在公共福利金计划下附设新的“广东计划”,提出让选择移居广东并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在当地领取高龄津贴,金额与本地高龄津贴相同。申请获批准后,受惠人毋须回港,亦可以领取全年津贴。还有一些领取综援的长者也可申请到广东、福建养老,甚至去世也可得到丧葬津贴。

“香港现时政策设定领取生果金(高龄津贴)和综援(困难救济)的长者有离港期限制60天,希望港府这些新政策可以尽快加以落实,这些老人都年事已高,他们等不得。”朱秀清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