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成绩或可影响深圳高考录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体育总局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体质检测方面,提出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并通过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对高考产生影响。

体育成绩或可影响深圳高考录取

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初衷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身体棒不棒事关大学上不上

体育科目拟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家长担心变相“应试体育”

说起高考,您一定会想到“分数论英雄”这句话,考出好成绩,就意味获得了一张跨进名牌大学的入场券。可是,这样的想法在以后可能行不通了,因为,未来身体素质也可能会成为高考重要的评价指标。

政策解读

体育成绩可能影响高考录取

“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面对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趋势,《意见》明确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对于如何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意见》也要求,全国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

此外,《意见》也指出,将学校体育纳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规划。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据悉,根据这份《意见》的要求,各地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现状令人忧

深圳中小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究其原因,还是希望敦促学生加强日常体育锻炼,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而就深圳学生的体质现状来说,让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根据稍早前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发布的《2011年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深圳中学生体质合格率为88.4%,小学生体质合格率为89.5%,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握力、立定跳远等单项指标均在下降。

据悉,与2010年的测试数据相比,小学男子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合格”以上率下降4个百分点,50米跑“合格”以上率下降4.1个百分点;中学男子组握力、立定跳远、50米跑“合格”以上率分别下降1.7、3.6、2.3个百分点;女子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米跑“合格”以上率分别下降4.4、3.0、6.4、2.3个百分点。

事实上,深圳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7年,便有政协委员提出《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案。提案引述监测报告称,2005年,深圳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89.70%,比2001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深圳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视力下降率分别达到了25.60%、65.00%和76.70%,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6.50、5.59和1.28个百分点。

家长有话说

“应试”体育恐成走过场

对于把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分体系,深圳的家长们反应不一。有的家长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在一切向“高考看齐”的现实情况下,这样做能让学校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过,也有家长担忧,这样的“应试”体育,是否能真正让学生获得健康的身体,还值得商榷。

“现在深圳虽然还没有将体育纳入到高考中去,但在中考时,已经有了体育测试。是不是到时候也参考中考的模式,对高考体育科目进行测试?”王妈妈的儿子今年9月刚上高一。回忆起半年前的中考体育考试,她坦言,孩子班里的同学多是临时抱佛脚。至于为了提升体质,让孩子拥有健康锻炼意识这一目标,王妈妈感叹“完全没有达到”。

也有家长表示,体育项目应考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显得尤为关键。更有家长担心,体育科目加入高考评分体系,会不会为另一种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届时,如何做到透明和有公信力,也需要在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把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是‘做什么’的问题,可是比起这个,‘怎么做’也显得更为重要。首先,我们的制度要公平公正,做到透明。在此基础上,也要让孩子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家住宝安的潘先生说。

体育成绩或可影响深圳高考录取

专家不看好

体质问题背后是社会现实问题

对于学生的体质问题,深圳某中学校长表示,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可以找出许多,如学习负担重、家长溺爱、公众体育设施不健全等等。也因此,虽然靠纳入高考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重视体育教育,但从根本上来说,解决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的现状,却显得有些吃力,甚至让人觉得“功利性”太强。

“青少年体质下降是许多国家出现的趋势,但中国的问题更为严重。究其首要原因,我认为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太重。”该校长表示,学业重“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

在他看来,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分数的高低成为学生最在乎的事。高分背后是拼命地读书和大量的作业,加大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负担,减少了业余锻炼的时间。再加上科技发达,孩子们沉迷在电脑、电视、电子游戏机中,一做完作业就奔向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自然少了。

“孩子的体质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背后既有我们的观念和思想的问题,也有很多社会的现实问题。”该校长感慨,即使出台比把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更严厉的措施,恐怕也难以从根本或长远上保证孩子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和时间,提高青少年体质。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和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