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非深户籍人口可享八大公共服务

深圳非户籍人口可享八大公共服务

深圳市拥有多达1100多万的非户籍人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非户籍深圳居民参与到居民自治、家园建设、公益事业等活动中来,同时,他们也渴求均等化享受这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

深圳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的进程中,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方面做好“大社会”这篇大文章。从构建“大社会”角度着眼,今年,我市将从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社会治安管理、生活保障、住房和就业保障等8个方面推出一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让市民群众得到均等化实惠。

13岁的张玉明是深圳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久前他和同学们接到消息,街道卫生办将组织医院医生进校园为大家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张玉明的妈妈刚刚在社区社康中心做完体检,与深圳户籍人口一样,社康中心已经为他们一家建起完整的健康档案。作为在深圳工作的外来劳务工,张玉明的爸爸、妈妈每月每人分别缴纳4元,他们的用人单位则每月为他们缴纳8元,就可以参保劳务工医疗保险。

随着深圳“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我市农民工医保已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且医保待遇不断提高,医保可用的药品从1200多种提高到现在的2077种,报销封顶线也由当初的6万元提高至15.5万元,而住院报销比例也有明显提升。今年,全市医疗机构将加速“东扩西展”,全市11个“城市组团”至少各建1家三级医院,而原关外各区为配置重点,全市大部分新建、改扩建医院都集中在原特区外地区,这些地区正是我市非户籍人口集中居住的区域。

在教育均等方面,到今年底,深圳将实现原经济特区外地区千人总体学位数达90座,使劳务工子弟学位紧张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到今年底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除人员经费以外的日常运行费用,还将实现统一的生均拨款制度。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中小学“百校扶百校”行动将进入验收阶段,101所优质学校,将完成对宝安、龙岗两区和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的101所中小学校从管理水平到教育教学质量等的“一对一”全面帮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惠及边远地区就读的劳务工子弟。

在公共文化体育方面,深圳近年持续加大对原经济特区外等劳务工集中工作、居住地区的建设,使包括非户籍人口在内的全人口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用公共文化设施及平台。

在公共交通方面,深圳近年提出“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为特色,将在今年底实现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4.5%,原特区外公交覆盖率达到87%。为此,深圳将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0条以上,大力发展“小支线巴士”,引入“商务巴士、屋村巴士、旅游快巴”服务,并将新增150公里以上的自行车专用道,让市民享受到各式便捷的公交方式。

与此同时,深圳的保障房工程进入建设高潮,人才安居工程也将在全市铺开,我市非户籍各类人才可得到面积为49平方米—10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

在社会治安管理、就业保障等多个方面,深圳也正在加快让在深建设者们均等享有服务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