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三条地震断裂带 应急避难场所在哪?

深圳应急避难场所

市民正在查看莲花山紧急避难所示意图。(资料图片)记者陈发清 摄

我市3处地震避难所投入使用

为莲花山、大沙河、荔枝公园,共可容纳35万人;目前我市共设置了各类避险场所数百处

日本地震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不少市民致电本报,非常关心假如发生地震了,应该跑还是躲?应该躲在哪里?深圳有哪些避难场所?深圳在防震减灾方面的能力如何?假如处于核应急状态,公众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记者就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

深圳哪里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在莲花山公园、大沙河公园、荔枝公园,市民可以看到一类标识:蓝底白色的箭头、奔跑的小人图案、写着中英文“应急避难场所”字样。一旦发生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这3个公园就会改变“身份”,成为一个可容纳35万人的应急避难场所。

记者从市应急办了解到,目前我市利用学校、福利设施、社区(街道)中心等室内设施,共设置了各类避险场所数百处。我市从2007年开始进行户外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目前莲花山公园、大沙河公园、荔枝公园3个户外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已投入使用,今年起对这3处避难场所进行配套工程和设施建设,使灾民进入避难场所后能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看病处。

那么,这3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如何为危险中的人们提供生存保障呢?届时,公园内的应急区域,只需根据应急避难的要求,利用公园的绿地、广场等现有资源,按事先计划的功能划分或简单改造就可以实现。比如:公园内的水和喷灌花草的水经过净化后将成为人们避难时的饮用水;各个大块空地、草地将成为棚宿区,用于安置简易住房或帐篷。

根据《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09-2020)》,我市将共设置1111个避难场所,包括452处室外避难场所和659处室内避难场所。室外避难场所适用于地震及其他需要室外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主要为公园、绿地、体育场、广场、学校操场、停车场、空地等室外场地;室内避难场所适用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核设施事故及其他需要室内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主要利用现有的体育馆、学校、社区(街道)中心、福利设施、条件较好的人防工程等室内场所。

深圳有三条地震断裂带

深圳会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我们有哪些防范措施?深圳的建筑能防几级地震?据了解,深圳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我市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其中五华——深圳断裂带从横岗穿越我市,目前我市已探测出3条断裂带:横岗——罗湖断裂带、莲塘断裂带、温塘——观澜断裂带。在监测预报能力方面,深圳设有数个监测点,地震发生后的10分钟内能知道地震的烈度等相关情况,且建立了地震预测相关台帐;在震撼防御能力方面,我市1990年以后的建筑物都按照抗震烈度7度设防,要求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在应急救援能力方面,我市已经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核应急状态公众如何防护?

此次日本有核电站因地震引发爆炸,市民非常关心:假如处于核应急状态,公众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记者曾经采访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相关技术顾问,他介绍,以核电站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划定区域是烟羽应急计划区;以核电站为圆心,半径10公里的划定区域是食入应急计划区。一旦发生核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核事故进入场外应急时,烟羽应急计划区内居民应采取以下行动:千万不要恐慌,不要轻信流言,要相信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发布的通报和信息;听到警报或接到通知后,立即进入室内隐蔽,并打开有线广播、电视等,收听应急指挥部发出的有关信息;如果发放碘片,要遵照服药说明,确定服药时间和剂量;在最严重事故下,如政府通知撤离,要携带最少的生活必需品和贵重物品,到指定地点集合。食入应急计划区内居民主要是控制食物和饮用水,因为室外的食物可能已经受到污染,控制的范围由应急指挥部确定。

温馨提示

地震来了跑还是躲?

如果地震来了,你应该跑还是躲?应该躲在哪里?市应急办向公众列出了7个地震应急要点:

一、在平房,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家具旁;

二、在楼房,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承重墙根、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处,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三、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下躲避,待地震过后有序撤离,切勿乱跑;

四、在街上,应抱头迅速跑到空旷地蹲下,避开高楼、立交桥,远离高压线;

五、在郊外,尽量避开山脚、陡崖,防止滚石、滑坡、山崩等;

六、驾车行驶时,应迅速避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七、如果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尤其要注意的是:避险时注意近水不近火,靠外墙,不靠内墙;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关注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不听信和传播谣言。此外,察觉海啸发生信号,公众应迅速撤离海边,向内陆或者高处转移。

相关新闻

深圳救灾物资储备充足

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灾害,再次绷紧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了解到,为确保救灾救济工作顺利,深圳建设了75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包括冲锋艇、发电机、应急帐篷等重要的应急物资种类超过二十三大类,除了实物储备不断充实外,还通过协议储备方式,调动商家资源,确保物资充裕。

据悉,自2006年,深圳颁发实施《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来,民政部门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报灾信息员建设以及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防灾救灾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位于南山西丽片区的深圳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7500平方米,储备救灾物资超过二十三大类,高于国家物资储备标准种类数量。

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处长黄建明透露,今年将拟申请专项经费,通过增加、改造救灾防灾硬件设备投入,提高社区居民学习救灾防灾知识普及率等,在一到二个区通过软硬件完善,打造先进示范的救灾防灾样板。